
在9月29日深圳市举行的“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向‘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罗湖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时冬昕详细介绍了该区推动黄金珠宝这一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最新战略规划,系统阐述了通过品牌、数字、平台、设计、文化“五大赋能”,引领产业从规模制造向价值创造跃升的路径。
时冬昕表示,罗湖区首先将推进品牌赋能,将统筹辖区优质产业空间,大力吸引国内外品牌珠宝企业设立全国总部、区域总部和电商总部,强化产业集聚效应。
二是推进数字赋能,构建“AI+”产业新生态。 罗湖区将联合华为云,共同建设黄金珠宝产业数字化赋能中心,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与珠宝产业深度融合,聚焦设计研发、智能制造、产业链协同及智能零售等领域开展创新应用,全力构建“AI+”黄金珠宝产业生态圈。
三是深化平台赋能,强化人才支撑与全球布局。 一方面,将建设一批产学研平台,推动珠宝企业与知名高校共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创意工坊等创新载体,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工艺水平。另一方面,将建设罗湖区黄金珠宝行业出海综合服务平台,汇聚专业服务资源,助力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
四是聚焦设计赋能,激发原创活力与人才动能。 针对设计师、工艺美术大师等人才,罗湖区专门制定了《罗湖区黄金珠宝产业“水贝领航”人才发展支持措施》,以真金白银的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时,将依托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罗湖分窗口,为行业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坚决保护原创设计的智力成果。
五是激活文化赋能,打造“国潮”精品与文化地标。 罗湖将积极推动故宫博物院IP、央视《国家宝藏》《非遗里的中国》等顶级文化IP与黄金珠宝产品深度融合,丰富文化内涵,打造市场认可的国潮精品。同时,充分发挥深圳珠宝博物馆、黄金艺术馆等文化地标的影响力,广泛传播珠宝文化,吸引消费者深度体验。
“通过以上五大赋能举措,我们将持续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品价值,”时冬昕在总结中表示,“系统推动罗湖黄金珠宝产业实现向‘新’而行、向‘智’升级,进一步擦亮‘中国宝都·深圳水贝’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