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巨型玉雕《清明上河图》,在玉都辽宁岫岩问世。这是岫岩玉雕史乃至中国玉雕史上,最大、最壮观的玉雕《清明上河图》。作品高258 厘米,宽281厘米,厚133厘米,用 8 吨岫岩翠玉雕成。岫岩金兰宝玉石加工厂岀品,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玉雕艺术大师、全国技术技能大师、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赵生喜设计,高级雕刻師周辉武历时三年半精雕而成。

玉雕《清明上河图》,根据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明朝画家仇英同名画作《清明上河图》设计雕刻而成。作品立体展现了北宋京城汴梁的都市繁华面貌、经济繁荣景象和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民俗民风、文化风貌、建筑风格。
作品以远山为背景,雕刻了汴梁郊外美丽风景、汴河船运的繁忙景象及城市建筑、商贸盛况。重点突出高耸的城楼、雄伟的拱桥、宽广河面运行的舟船和繁华的街市、楼阁、店铺及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的各种人物形象。
瞧,郊外,山峦叠嶂,连绵起伏。青松挺拔,绿树婀娜。瀑布飞流,浪花奔腾。山下,农舍田园,柳丝飘舞,农夫耕耘,村妇浣衣,人欢马呌,鸡鸣狗吠……一列迎亲队伍行进在路上,八个轿夫抬着一顶花轿缓缓行进。前面,新郎官骑着高头大马,春风得意。后面一群吹鼓手,吹吹打打,鼓乐喧天。一群挑夫担着新娘的各样嫁装、包裹。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场面十分热闹。
城门外,一条大河,波浪壮阔,滚滚奔流。岸边,垂柳迎风,绿树蓬勃。大河之上,商船云集,装卸繁忙。有的靠岸停泊卸货,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戓船夫摇橹,或纤夫牵拉,一派繁忙景象。一座宏伟拱桥如一道彩虹横跨汴河之上。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正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货船从桥下通过。码头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有的引胫呼唤,有的人向客船招手,他们是迎接亲朋的人群。
汴梁城门,城楼巍峨高耸,城门壮阔洞开。几匹骆驼缓缓走出城门。街面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熙熙攘攘。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逛街观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背竹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唱曲的街巷闲客,有酒楼狂饮的豪门子弟,有街头行乞的残疾人。满街行人,络绎不绝,有挑担的,有背包的,有提篮的,有牵马的,有抬轿的,有打伞的,有持扇的,有摆摊的,有叫卖的,有招手的,有包拳的,有扶拦观光的,有驻足闲聊的……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街道两侧,楼宇耸立,店铺相接。有茶楼、酒肆、饭庒、商店、客栈、肉铺、米店、油房,烧緺、剃头房、包子铺、药店、烟馆、妓院、赌场、庙宇、公廨……有看相算命的,有修面整容的,有打铁的,有挂马掌的,有杀猪的,有宰羊的……各行各业,各类人物,千姿百态,风情万种。
作品中还雕刻了各种交通工具:有轿子、骆驼、牛车、马车、人力车、太平车、平头车、舟船等各式交通运输公具,均在运行之中。
纵览巨作,雄伟壮丽,恢宏大气。波澜壮阔,气势磅礴,堪称旷世之作。
玉雕《清明上河图》,虽然是一件内容极其丰富的巨形作品,工艺却特别精湛细腻,堪称匠心独运,别具一格。作者运用立雕、透雕、镂空等工艺,把远山、城楼、拱桥、货船,雕刻的雄伟壮丽,气势恢宏;把街市的楼宇、店铺,雕刻的规矩方正,精致细腻。作品共雕刻各种人物468 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牛、马,驴、羊、骆驼等各类动物,也雕刻的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尤其是作品中的几株巨松,雕刻的苍劲有力,神采飞扬。粗壮而扭曲的老干及其上面的皮、结、裂、疤、痕,雕刻的形象逼真,精细入微。那一条条裸露的松根,深扎石缝,力透山岩,表现出一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顽精伸。鼓舞人心,激励斗志,催人奋进。
玉雕和绘画大不相同。绘画是在平面作图,而玉雕是立体雕刻。要把平面画卷《清明上河图》,雕成立体画卷,要进行二度创作,难度太大,工艺特别复杂。设计者赵生喜,为了设计此作,一次次详细观赏画作《清明上河图》,明察画中各种人物特征、城市建筑风格、街市繁华盛况。并八次奔赴河南开封,现场观察远山地貌、汴河流向、老城状况、老街旧貌,感悟当年汴梁的繁华景象。而后精心构思设计,画成图样,并反复修改,形成完美画稿。开工后,他数百次亲临现场,挥毫画活,指导雕工精雕细刻。经过千余日匠心琢磨,终将玉雕巨作《清明上河图》,雕成佳作、力作、杰作,完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金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