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业界和坊间对钻石的议论颇为热络…作为过来人,不少朋友希望我讲两句,只好勉为其难地烦扰编辑部:以玉文化为基因的华夏珠宝文明源远流长;西方珠宝文明的王者“钻石”,进入华夏视野很晚,以至于无意或有意地被业界有所误解:
首先,概念混乱:
十九世纪初,欧洲大陆创建了以矿物学为基础的珠宝玉石(简称珠宝)学,矿物珠宝的名称两者共用,例如:Diamand;作为最坚硬的物质,工业用途广泛,新中国成立后,将其划归建材部门主管;国内产出很少,需要进口,外贸部将其划归机械进出口总公司经营。1985年,“中国珠宝”创立,应我要求,国务院将珍珠、钻石定为由其:“从生产到销售独家经营”的一类商品;机械公司提出异议。主管副部长专程过问;我为其解惑:
华夏先人早就发现了坚硬无比的金刚石:“他山石,可攻玉!”因而制作了“金刚钻”。遵照华夏珠宝文化的规范:“石之美者”, 西人所谓的“王”,恰好是漂亮的金刚石,顺势将“美”的金刚石称之谓“钻石”,而非美者仍为金刚石。鉴于此,“中国机械”经营工业原料,因为“非美”,只可称:金刚石或“工业钻”;“中国珠宝”经营“石之美者”——珠宝之“钻石”。最终,商品名录分别为:工业钻或金刚石、钻石。
现实情况是:一提到“Diamand”,国人首先就认为是钻石;凡有“Diamand”矿发现,其总储量就被计为“钻石”,其实只占总储量之百分几,其余为金刚石!
其次,“钻石4C”的滥用:
在“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蛊惑下,钻石成为了忠贞爱情、权利、地位的象征,需求与日俱增,为规范市场:某些珠宝机构、社团创设了以四个英文字母“C”为首的钻石评估准则; 所谓“4C”,除Carat(重量)以外,其余三项均模糊地无可量化…
1985年,为配合“中国珠宝”开展业务,创立了高德珠宝鉴定研究所,并经国际珠宝联合会(CBIJO)认可;随之国内珠宝首饰业的发展,1997年10月,国家技术监督局、人事部联合发文:认定了第一批49名珠宝玉石质检师,继尔北大、地大、轻工部、中宝协、地矿部相在北京创立了自属的检测机构…
地矿部则创办了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检),并由其制定“鉴定标准”,且,不顾业内人士的反对,硬性将“钻石4C”定为“鉴定标准”;继尔,就以“质检局”名义到北京市场检查其他单位的质检证:唯独根据“钻石4C”(其他珠宝品类之鉴定标准均:刚性、量化而无可挑剔!)查出大量不合格之钻石:“争议”,多在“VVS1、2”或“VS1、2”!?
所谓“VVS”、“VS”是英文缩写;中文意思:“很小、很小之瑕疵”、“很小之瑕疵”。国际惯例:由“专业人员用十倍放大镜,手工肉眼检测;而“国检”,在显微镜下检测…显然是鸡蛋里挑骨头!一时风声鹤唳:商家“顺势”只用“国检证书”;其他检测机构却怨声载道;地矿部所属的“戴梦得”则春风得意…以至有人抱怨:“恰如一场足球比赛:一方,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还是第四官员!”以至于十三位全国政协委员专案于全国大会…
美国的“GIA 4C”,在国内最受推崇!其实,美国人早已开宗明意:“本报告中记录的结果仅指所描述的钻石,且来自美国珠宝学院检测时所使用的技术和设备。本报告既非担保书亦非评估证。”
我估计:90%以上的国人并不知晓美国人这一郑重的免责声明;但是,“国标”制定者对此心知肚明,仍顽固地将极具“模糊空间”的“4C”定为刚性、具法律效应的“鉴定标准,所为何来呢?!
如今,珠宝质检企业应有数千家!但,因怯于显微镜下的“4C”,不少干脆放弃了钻石检测……
被业界广泛运用的“Rapaport钻石报价单”的创办者——Rapaport先生曾亲口告诉我:“中国市场的售价,高出世界平均值10%。”
培育“钻石”:这是当前最热络的话题,但很少有人去追根溯源:培育“钻石”不可归类于珠宝!
珠宝玉石(简称珠宝)学研究的对象是:天然、美丽、稀少、耐久(真、美、少、硬)的物质。天然,是首要的定性基础。凡经人工干预者,鉴定时,均必须加以前缀,诸如:合成、改色…
培育“钻石”的上市,从根基上撼动了珠宝之王的地位,当然是珠宝首饰行业界的天大话题,仅以此短文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