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振华 大锤金艺珠宝文化培训中心创始人
精艺金匠珠宝文化教育创始人
四福打金培训校长
资深珠宝工艺师
珠宝高级专业人才
在打金行业深耕25年的张振华,不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珠宝工艺师,更是推动行业革新的先行者。从香港师傅门下的学徒到两家珠宝文化培训中心的创始人,他的职业生涯串联起打金行业的变迁史,更以“工匠之心”与“创新之思”,为这个传统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偶然入行,一锤定音结下不解缘
25年前,初到深圳的张振华偶然踏入一家珠宝厂,跟随香港师傅学习手工起版,从此与打金行业绑定。他至今记得师傅的教诲:“将平面图转化为立体产品,需要活跃的思维和专注的态度,更要强大的空间想象力。”这句叮嘱成为他职业生涯的起点,也埋下了对工艺精益求精的种子。
从品牌公司的起版师傅到参与新产品开发,再到代表公司征战深圳珠宝展设计大赛,张振华在实践中积累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多年后,当他回望这段经历时坦言:“师傅说‘做起版要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还要为后续部门解决工艺难题’,这些话至今是我前行的动力。”
打破偏见,重塑打金行业新认知
在大众印象中,打金行业常被贴上“守旧”标签,但张振华却用亲身经历颠覆了这一认知。“现在的打金早已不是‘客户被动接受’的时代了。”他强调,如今的从业者更像是“定制服务者”——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制作个性化珠宝,让行业从“标准化生产”转向“个性化创造”。
这种转变背后,是张振华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他发现,随着高知识分子群体壮大,越来越多人会自己画图设计珠宝。“过去这些设计要送到工厂,现在门店引入3D建模、3D喷蜡、CNC等技术后,在店里就能满足高端客户的个性需求。”他眼中的打金门店,早已升级为“传统工艺+现代技术”的融合体。
拥抱变革,传统与科技深度融合
面对3D打印、智能制造的浪潮,张振华的态度是“融合而非对立”。他曾与上海高端打金店深入交流,发现许多门店已引入3D打印、CNC车模等技术。“无论是手工还是智能,核心都是满足客户需求。”他认为,传统工艺的温度与现代技术的效率可以互补:“手工能做出机器难以复制的细节,而科技能解决批量生产和复杂结构的难题,两者结合才能让行业走得更远。”
他的成长轨迹正是行业变革的缩影:从纯手工起版到雕蜡起版,再到3D建模、喷蜡技术普及,“我见证了每一次技术迭代,也深知只有拥抱变化,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深耕教学,以匠心传承技艺火种
作为大锤金艺、精艺金匠两家培训中心的创始人,张振华的教学理念极具“实战派”风格:“以实践为先,理论为辅,从零基础开始,一项技术一项技术地抠。”他尤其重视基本功,认为“走水焊是最难的基础,很多学员卡在这里,必须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火候”。
对于新手常见的“炸金”问题,他会细致分享解决方案:“温度控制是关键,还要注意印泥丸的水分含量,细节决定成败。”当学员作品不完美时,他从不苛责,而是耐心分析:“款式可以模仿,但基本功不扎实,永远做不出有灵魂的作品。”
他常把香港师傅的话分享给学员:“‘我教你等于攞钱落你袋,好好噉学啊’——学到的技艺是别人拿不走的财富。”这句带着粤语温度的叮嘱,也成为他传承技艺的初心。
他建议年轻的打金从业者,要像打地基一样学好基本功。他表示通过两到三个月的打金培训,能够快速教会学员掌握当下的工艺,但高深的技艺仍需要后续不断练习和沉淀,未来才能在行业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洞察趋势,把握行业存量与增量市场
谈及行业现状,张振华清晰地将市场分为“存量”与“增量”:“存量市场是家庭旧金改款,目前占比更大;增量市场则是年轻人追潮流、做个性款。”他认为,未来增量市场会持续扩大,“年轻人更愿意为‘独一无二’买单,这正是打金行业的新机会。”
25年坚守,张振华用匠心打磨技艺,用创新引领方向。从香港师傅的学徒到行业新风尚的引领者,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成长史,更是打金行业从“传统作坊”走向“个性化、科技化、品牌化”的转型缩影。正如他所说:“打金的核心永远是‘用心’——对工艺用心,对客户用心,对行业未来用心。”
笔记:张振华用25年的时间,在打金行业中书写了自己的传奇。他的坚守、创新和传承精神,不仅为打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年轻一代从业者树立了榜样。相信在他的引领下,打金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