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修华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政协委员,珠宝产业网智库专家,广东国际钻石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深圳市湖南商会珠宝专业委员会创始秘书长,深圳市珠宝行业秘书长联席会议创始人,深圳市文化旅游促进会文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曾在政府机关、大型国企、民营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具有大学经济系企业管理专业、法律专业、汉语语言专业学历,擅长企业管理、企业文化、语言文字工作。2010年进入深圳黄金珠宝首饰行业,从担任黄金珠宝企业高管到参与行业商协会秘书处工作,从事秘书长岗位工作多年,具有商协会秘书长工作经验及组织管理能力。
在政府招商引资、产业转移、产业服务、产业运营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担任内地多座城市政府产业顾问,在黄金珠宝产业项目中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在黄金珠宝产业链建设上曾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在黄金珠宝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行业、企业战略制定、项目策划、政府、行业、企业对接上卓有成效。以全新产业思维赢得政府、行业、企业认可。
正文
在水贝扎根十五年,我亲眼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迁。如今全球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行业也在经历深刻变革。作为广东国际钻石商会的一员,我们始终在思考:钻石产业路在何方?
过去天然钻石主打“恒久远,永流传”的概念盛行了二十多年,而如今却有人提出“钻石十年”的说法。事实上,这十年间钻石价格持续走低,未见明显好转。去年在广州国际双创街的会议上,我首次提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创新转型。
培育钻石:产业新方向
深圳最大的特点是创新与超越。经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培育钻石蕴藏着巨大市场潜力,并为此提出三个核心概念:
其一,打造“中国钻石”品牌,用科技改变生活,讲述中国钻石的独特故事; 其二,推行“中国钻、中国证、中国情”模式,强调家国情怀与民族品牌; 其三,确立“钻石真的就好”理念,明确培育钻石也是真钻石的事实。
我曾与中宝协深入交流,指出“合成钻石”的称谓对市场推广不利。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是中国钻石产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全产业链布局:突破当前困境
目前产业链分工是:河南生产毛坯,印度完成切割打磨抛光,粤港澳大湾区负责镶嵌。这种模式下,中国难以掌握主动权。河南作为培育钻石毛坯主要产地,与珠宝行业结合度不高,仍以超硬材料出口为主。
我始终认为,必须构建全产业链体系。河南与深圳应当强强联合,否则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市场格局。水贝积累了四十年经验,但仍以传统模式为主,用传统观念做现代事,显然行不通。

文化赋能与设计创新
珠宝是美丽的事业,必须体现美学价值。培育钻石具备科技与环保双重属性,但文化内涵如何融入?专家指出,天然钻石历经亿年沉淀,而工业制成的培育钻石需要依靠创意设计来承载文化。
当前行业存在严重的设计同质化问题,“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现状背后,是设计师价值被低估和知识产权保护缺失的困境。辛苦创作的设计被抄袭却投诉无门,严重打击创新积极性。
除了设计,我们在包装策划和故事讲述方面也存在短板。天然钻石的“恒久远,永流传”深入人心,培育钻石也需要找到能打动消费者的情感切入点。
市场策略:双循环与消费者教育
当前行业陷入内卷化竞争,“卖黄金像卖小白菜一样”的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我们计划推行“双循环”策略:一方面深耕国内市场,去中心化趋势下直接下沉市场,提供高性价比、款式新颖、服务优质的产品;另一方面拓展海外市场,培育钻石在欧美市场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国内市场需要引导和教育消费者。我向年轻人解释:一克拉天然钻石要几万元,而培育钻石一两万元可以买四颗,剩下的钱还可以买黄金。这种性价比优势很有说服力。
我们计划在新疆、河北、湖南等地设点推广,直接下沉市场。同时注意到,线上直播很火热,但线下渠道尚未完全打通。
人才与智能制造挑战
行业面临严重的人才断层问题。目前切割打磨工匠多在40岁以上,年轻人不愿入行。我们在龙岗培训了35人,承诺8000-10000元的月薪,但许多人仍因前景不明而放弃。甚至到“人工宝石之都”广西梧州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技工。
智能制造是方向,但粗加工可以机器完成,精细部分仍需手工。这种矛盾需要解决。
拥抱数字经济与平台合作
我们尝试与京东合作直营,却一件未售;与阿里国际站探讨外贸路径;与字节跳动洽谈本地生活合作。传统企业需要拥抱互联网,但按传统方式做电商很难成功,必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珠宝行业如何拥抱数字经济?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一位头部主播的建议很中肯:“别去改变别人,只能影响别人。”术业有专攻,传统企业应当放手让电商专业人士操作。
党建引领与资源整合
省委社会工作部提出“党建统领,改革发展”的方针。党建促会建,党建引领促进商协会建设。我曾建议打造“先锋直播间”,发挥党员先锋作用,虽然未能实施,但这种创新思路值得探索。
党的支持是重要资源,宣传口资金充足,关键是如何将这些资源用于经济发展。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必须有比内地更强的开拓意识和开放思维。
我们计划打造平台,吸引河南等地的企业来深设立窗口,实现“双向奔赴”。真正的落脚点在深圳,所有产品应从深圳走向全球。当前各自为政的局面必须打破,需要有效的链接和赋能。

结语:创新是唯一出路
珠宝行业要保持竞争力,必须创新。要么差异化、个性化发展,要么陷入价格战的泥潭。天然钻石可以做20%的高档定制,培育钻石主攻大众市场。
社会在发展,年轻人消费观念在变化,他们追求“悦己消费”—自己觉得好就买,觉得不好怎么说都不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按消费者需求研发产品。
我们准备推出整套系培育钻石产品,强调仪式感和神秘感,而不是单颗销售。通过提升体验感来增加附加值,避免单纯的材料竞争和成本化运营。
创新之路虽然艰难,但这是唯一的选择。否则只能互相拼杀,最后大家都没得做。钻石产业的未来,在于能否抓住培育钻石这个新机遇,实现科技、文化和商业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