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头条
高质量发展看汕尾 |“彩宝之都”产业“蝶变”

 时间:

2024-03-16

 浏览量:

高质量发展看汕尾 |“彩宝之都”产业“蝶变”


世界珠宝,可塘制造


对于许多“外行人”来说,这样的说词,多少会令人惊讶。


在可塘,每年的彩宝加工总量高达5万多吨,产值近50亿元,水晶产品加工占全球加工总量70%以上;涉及珠宝行业市场主体超8500家,拥有珠宝原材料销售、设计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电子商务、检验检测和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从事抖音、淘宝、快手等电商直播多达1964家、3000多号,进驻抖音直播基地约700户,日均销售额逾400万元,自2023年初引进跨境电商以来,年客单量超100万单,销售总额近8亿元人民币...


既是“终点”,也是“起点”


可塘还有个名字——“中国彩色宝石之都”。


这背后,则是30多年来,可塘珠宝从家庭作坊的初始模式起步,历经一轮轮的产业“蝶变”,逐步升级为了如今的国际知名彩宝购销中心。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可塘不产宝石原料。用可塘珠宝交易市场电商业务负责人的话来说:“我们不生产宝石,我们是宝石的加工人。”作为彩色珠宝的全球“中转站”,一批批原石料从各地运往此处,经过重重加工,又以一种崭新的面貌从这里走向世界各地。既然不产原料,可塘镇又是如何成为远近闻名的“彩宝之都”的?“深究可塘镇的珠宝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80、90年代,在可塘镇经营一家珠宝加工厂的林先生回忆,像他一样,如今在可塘从事珠宝加工销售生意的“老板们”,都是靠“打工学艺”做起的。可塘首批珠宝产业从业者开始为其打工学艺,后又回乡创业,从小作坊起步,培养了一批“手艺人”。起初,大大小小加工厂主要以代加工的形式承接来自台商和港商的珠宝加工订单,源源不断的代加工订单,为可塘形成珠宝加工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大家又开始思考,怎么才能建立起可塘珠宝的核心竞争优势?在走访了国内多个珠宝贸易市场后,最终确定,应该把交易市场放在产业的源头。”


由此,珠宝厂商们迅速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可塘镇加工的珠宝产品销售逐步延伸至内地各省份、港澳台和东南亚、欧美等地区,一步步“升级”为名副其实的彩宝购销中心。


既是“高地”,也是“洼地”


在闭幕不久的2024年汕尾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4年要突出抓好9个方面的工作,其中,在攻坚突破“制造业当家提振”里明确,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百县干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实施产业强镇建设行动,大力培育镇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


作为“彩宝”加工销售的“高地”,近年来,随着海丰县委、县政府,可塘镇党委、镇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珠宝产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加大,可塘珠宝搭乘线上“高速列车”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然而,必须直面的现实也摆在眼前:可塘镇珠宝产业实现了从单一加工型向加工贸易型转变,但要从低档产品向中高档产品升级,按下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键”,仍存在着单体规模小、竞争力偏弱的掣肘,“品牌”效应处于“洼地”状态。长时间里,多数市场经营者一味追求总量而盲目 扩张,形成了单体规模小、竞争力弱的弊端,这也导致价格上不去、利润低下。因此也倒逼着一些规模大的企业、厂商,设立技术和工艺自主研发部门,从人才,生产线和技术设备,全面“升级”抢占市场。


优胜劣汰,这几乎是所有行业发展的必然归宿。一边是市场倒逼企业和行业转型,另一边,可塘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升级为抓手,强化数字赋能和制度创新,不断“加服务”“加效率”、“减环节”“减流程”,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营商环境日益优化、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可塘珠宝产业从粗放式增长引向集聚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未来,可塘镇将聚力打造珠宝产业大产业、大集群、大品牌,推动产业集聚方式从网状式企业集群模式逐步向卫星式结构的共生模式过渡发展。”建立健全产业发展机制与行业标准,擦亮“可塘珠宝”的集体品牌。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