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生活水平也在变高,消费也变得非常多元化,除了吃喝住行,现在大家其实更注意的是品质生活,比如说旅游、购物等等。虽然在本次的疫情危机之后,经济也出现了一定的衰退,但是政府为了刺激消费回暖,发放了很多的消费券,光是上海一个城市的社零总额就达到了4000亿。
虽然没有发生专家预测的“报复性消费”,但是可以看出来人们的购物热情还是非常高涨的。但是在疫情之后还是有很多实体店的经营状况不是很理想,一方面是因为大家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允许,还有一方面就是因为现在的电商的冲击。
在所有行业都受到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下,全国的奢侈品销售却出现了上涨的趋势。据数据显示,LV上海恒隆店8月份销售额预计1.5亿元左右,创下了LV在国内单店月销售额最高纪录。众多网友纷纷感叹疫情之下“以为经济不行了,原来只是我的经济不行”。

奢侈品的商品价值其实和实际的并不符合,相对来说还是因为品牌的影响力和包装的因素加持,现在很多奢侈品的包装都十分的“夸张”,一件小东西的包装都是物品的好几倍礼盒。据有关消息显示,海蓝之谜、香奈儿、娇韵诗、兰芝、Gucci、Burberry等多个国际大牌,均因“包装空隙率”过大被点名。
相信很多购买过相关商品的消费者都应该注意过这个问题,这其中不乏有很多消费者是冲着产品的包装去购买而不是商品本身的价值,但是对于想要购买商品本身价值的消费者而言的话,这是不是有点太“过”了?
特别是对于买来当作礼物送给别人的时候,或许这种包装会显得十分的有面子,但是这种“过度包装”其实是产生了一种资源的浪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有60%的消费者愿意尝试新的产品是因为好看包装的驱动,而在快速消费品方面,80%的冲动购买因素也都是在渠道端通过包装获得的。
那么,有句话叫“羊毛出在羊身上”,奢侈品的包装如此华丽,其实到最后也就是消费者自己买单,从某种意义上讲的话,其实这就是一种“欺骗”,因为过度的包装产生了一种另类价值的假象,所以使本身的商品价值被虚化。

特别是一些国际大牌的奢侈品,其价格相比于普通商品都是非常昂贵的,消费者在花了这么多钱买了商品之后却发现买的其实是“包装”?未免也让人感到十分的不值。并且,在有关部门检查出来的包装不合格的品牌中大部分都是比较高奢的品牌。
据有关数据显示,海蓝之谜、香奈儿、Gucci、Burberry等在内的7大化妆品牌就因“过度包装”被市场监管部门“点名”,这些品牌被抽查到的化妆品包装合格率仅30%。还有最近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也对天猫、东方购物、国美等5个平台展开了线上抽查,调查总共涉及41家企业,有50批次商品,每种商品各抽查10批次。

在检测之后,发现有12批次商品为过度包装产品,在此之中,化妆品登顶“过度包装”榜首,存在7批次过度包装,不合格发现率高达70%。这种现象在奢侈品品牌中发生的频率还是比较常见的。
当下的时代下,流行的都是“颜值经济”,大家在选择购买商品的时候比较看重的都是颜值,不可否认,有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就是包装,但是相信对于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而言的话关注的都是商品本身的价值。

奢侈品这类商品,在很多消费者的心目中其实已经超出了商品本身的价值,有部分购买需求也是因为此类商品的包装十分的华丽,但还归根结底的话其实还是要追求的是商品的价值,因为作为消费者来说的话,看重的永远是性价比,能够吸引消费者的也永远是”价格“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