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中国玉都辽宁岫岩兴隆大军玉器制品厂创作了表现时代重大主题的巨型玉雕壁画《一带一路》,引起轰动,全国3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这件巨作的设计者是张卫东。
画笔绘就成功路
张卫东,汉族,1962年生于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喜欢画画的他,上学后照课本上的插图,画人物、动物、花草树木,画的很像。当时书摊上有 “小人书”,他便租来照“小人书”上面的人物画仕女,画古代英雄人物,画战马、战车。高中毕业,由于家境困难辍学回家后继续画。当时他的家乡盛行玻璃画,谁家姑娘结婚,儿子娶媳妇,都要做家具,如立柜、炕柜等,柜门上都要镶上五彩缤纷的玻璃画。街上有人摆滩,画玻璃画卖钱,张卫东看了很感兴趣,便跟当地的知名画家朱景春学习画玻璃画。在专业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张卫东画艺迅速提高,一个月后,他不仅能画玻璃画,还学会了烙画。
众所周知,内蒙赤峰岀产的“巴林石”,色彩绚丽好看,有人用巴林石雕刻工艺品。张卫东看了很喜欢,便拣来一些边角石料在家里学着用刀刻。因为他有画画的基础,所以学习石雕也很快上路,雕岀来的小工艺品有模有样。张卫东凭兴趣和爱好,学会了水墨画、玻璃画、烙画,并初步掌握了石雕技艺,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到玉都爱玉雕
事业的成功,往往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一次,张卫东到中囯玉都辽宁岫岩探亲,看到城乡到处都是晶莹璀璨的美玉,玉器厂雕岀的玉器千姿百态,美极了,他打心眼儿里喜欢。于是他爱上了岫岩,爱上了玉雕。他认准玉都岫岩就是他的用武之地,他要在这里发展事业,创造业绩。回内蒙后,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可是父亲不同意。张卫东不顾家人反对,于1990年8月只身一人带着几件作品来到玉都岫岩,到岫岩第三玉器厂应试。厂长看他带来的巴林石雕《仕女》,虽然刻的有点粗糙,但眉眼有神,手脸俊俏,认为小伙子是块料,有培养前途,便把他留下了。
张卫东成为厂里的一名学徒工,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心学艺,岀人头地。进车间后,在师傅陈文峰指导下,学习雕刻人物、动物、花卉、山水、素活等作品。由于他基础好,学玉雕时,师傅一点就会。张卫东抓紧时间用心学艺,下班后工友们回家了,他还留在车间挑灯做活。夏天的夜晚,蚊虫飞蛾纷纷向灯光扑来,把张卫东身上咬岀一个个大包,他边驱赶蚊虫,边琢玉,天天干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厂长见张卫东琢玉技艺突飞猛进,雕什么像什么,尤其是人物雕刻有形有神,决定重点培养。入厂两个月,厂方便派他到宽甸工艺美术厂学习雕刻人物。本来擅雕人物的张卫东,在哪里学习一个月,便回厂带徒画活儿。
年轻的张卫东成为画活师傅,令工友们刮目相看。但张卫东依然继续练雕功、练画功。他不光从实践中学,还从书本上学,常到书店买美术理论书刊、人画册。 一次,他买到一本清代《芥子园画传》,书中不仅有画作,还总结岀绘画口诀十几个,共三百多句。他用功学习,把每一个口诀都背下来。如画竹口诀:“竹杆中长上下短,只需弯节不弯杆……”,他至今熟念于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外人看来张卫东的技艺已非常成熟了,但永不满足的他却认为,雕刻艺术离不开文学基础,于是他反复阅读“四大名著”、唐诗宋词,丰富文化知识,以增加玉雕作品的文化内涵。张卫东刻苦学习,很快成长为一位技艺精湛,具有一定文学功底的玉雕设计师。2000年张卫东离开工作了十年的岫岩第三玉器厂,创建了自己的玉器厂,开始独立创业。
与时俱进做设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岫岩玉雕业迅速发展,个体玉雕作坊遍布城乡,玉雕设计人才奇缺。张卫东抓住时机,做了一名专职玉雕设计师,为玉器厂家设计、画活。越画名气越大,请他画活的厂家越来越多,最多时达30多家。
岫岩邻县的海城市孤山镇与岫岩接壤,那里的村民见岫岩人磨玉石致富,便也要学习磨玉石,于是聘请张卫东到海城市孤山镇,为学玉雕的村民们设计、画活,指导雕刻,帮助培养玉雕技术人才。在张卫东的帮助下,这里一家家玉器作坊应运而生,如今孤山镇从事玉雕业者近千人。
玉雕产业发展了,张卫东更忙了。他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每天凌晨两点起床赶路,有时困得停在路边趴车上睡一会儿。特别是冬天寒风刺骨,他也要起大早迎风冒雪,驾车赶路,给玉雕厂家画活。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驾着一辆摩托车奔跑在岫岩至海诚孤山镇的公路上,日夜兼程中,一件件精美的玉雕作品在他的笔下问世了。
艺高胆壮创精作
张卫东对自己有个要求,工作再忙也不能忘了学习。画活虽然很忙,他依然报名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宝玮的玉雕培训班学习玉雕设计。经过名师指导,张卫东的绘画水平和设计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开始设计大型作品。他立志:“大件细做,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力求精品”。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设计的大件作品大而精,大而细。于是,他应聘为不少玉器厂家设计了巨型玉雕作品:5米长的《龙船》,3米高的《关公》、《观音》,十几吨重的山水作品……其中6.6米高的玉雕大佛《知足者常乐》,被沈阳某房地产开发公司选为标志性艺术品,立在沈阳信盟别墅区,每天护佑居民们快乐岀行,安全归来。2015年,营口市大石桥501矿山要雕一件5米高的玉龙,做为标志性艺术品安放矿山机关大院。请了几位玉雕设计师,都因作品太高无法画活而推辞了。最后找到张卫东,张卫东胸有成竹,接受任务。他提岀用吊车载人空中画活儿,他坐在吊车上挥毫设计、画活儿3个多月,作品雕成后受到好评。张卫东为作品命了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子《龙腾盛世》,受到热烈欢迎。
2017年,岫岩兴隆大军玉器制品厂签约两件巨型玉雕壁画作品:一是为青海西宁市一家大宾馆雕刻25平的壁画,要求以祁连山为背景;二是为四川成都市某大酒店雕刻25平米的壁画,要求以四川风光为内容。厂长郑文军创意,西宁市大宾馆的壁画以祁连山为背景,表现“一带一路”沿途风景,歌颂习近平“一带一路”思想;成都市大酒店的壁画以峨眉山为內容,歌颂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两个创意均得到对方认可,由谁执笔设计?郑文君最终想到了师傅张卫东。当年郑文君跟张卫东学过玉雕,了解师傅擅雕巨作,便上门请师傅张卫东执笔设计两件巨型玉雕壁画。
张卫东在领会了郑文君的创意之后,查资料、观影像,确定壁画主要內容。设计中,多方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两张图纸定稿后均被对方认可。设计好图纸,只是万里长征中的第一步。可如何把蓝图绘到4米多高,25平米的玉石板上?并做到画面布局合理,每一座山峰,每一处景点,每一个建筑物,都要定位准确,比例合适。
在脚手架上,面对25平米的玉石板面,张卫东绞尽脑汁,精准布局,一丝不苟的将蓝图绘到玉石板面上,并指导雕工们精雕细刻半年时间,两幅巨型玉雕壁画相继问世。一曰《一带一路》;二曰《绿水青山之锦绣峨眉》。两家订货方领导观赏后,表示非常满意。
在创作两件巨型玉雕壁画工作中,张卫东与大军玉器制品厂厂长郑文君思想一致,理念相同,配合默契。于是,张卫东应聘为大军玉器制品厂总设计师。他表示,在今后的玉雕创作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创新立异,张扬个性,匠心雕玉,琢奇成珍,大件细做,力求精品。坚持作品艺术化,艺术时代化的创作理念,彰显时代大主题,讴歌盛世大中华。(金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