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深圳市宝安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深圳市宝安区世纪琥珀博物馆和深圳市宝安区科技馆承办的“琥珀科普展”,将于2020年1月16日到2月29日期间在宝安区科学馆一楼盛大举办。琥珀科普展共设置了六个展区,展示了各国琥珀原矿石样品、琥珀优化的过程,样品、加工琥珀的古老器具、各宗教中使用的琥珀用品,还有几百件珍贵的昆虫琥珀样品、生活化的琥珀衍生品,更有上百件古董琥珀制品、现代获奖作品等展品,是全球琥珀博物馆中品类甚为齐全的展品集合。

可能很多人对这篇收录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还有印象: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课文中的描述也许是绝大多数人对于“琥珀”的最初认识。
据承办方世纪琥珀博物馆介绍,本次“时光精灵——琥珀科普展是以传播琥珀文化,科普琥珀知识,推广琥珀文化,弘扬传承琥珀文化为目的。让更多的民众在了解琥珀的同时,喜欢上深厚的琥珀文化内涵,提升民众的审美情趣,进一步发挥琥珀文化传承创新精神。
世纪琥珀博物馆站在大众的角度去吸引发现观众的兴趣,在这里,观众将全面了解琥珀宝石的前世今生、了解全球琥珀的产地分布、认识到各种琥珀的特征、优势等最为全面科学准确的琥珀专业知识;了解琥珀宝石在古今中外的文化内涵;了解琥珀在全球人文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和文化魅力、艺术魅力。
展出期间,整个主题展区采用恐龙造型形象,打造了记载着在琥珀形成的中生代三叠纪、中生代白垩纪、新生代第三矿藏沉淀时期的背景墙,琥珀见证了地球的变迁。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中科院“石探记”团队提供的虫珀臻品,它们是来自古远的地球问候,这些最早可追溯至几千万年前的小生命,因为瞬间的凝固,从而进化成了有时空印记的永恒。展出的百余件虫珀,有的包裹着恐龙羽毛、蚂蚁、蜘蛛等小昆虫,有的包裹着植物的种子,它们都是十分具有科研价值的宝贝。

据介绍,一块琥珀的形成非常偶然,是大自然的杰作,也可以说是凝固了永恒的美丽与回忆的天然艺术品。根据颜色可分为:血珀,颜色为赤红色;金珀,颜色为金黄色透明;香珀,摩擦会产生较大的松香味;虫珀,内含昆虫、植物等;蓝珀,紫光灯下呈现蓝色荧光。温润无暇的琥珀属上品,而含有完整昆虫或植物的灵珀则为珍品,既透明又有昆虫的就更珍贵。若完全不透明的琥珀也很珍贵,被称作蜜蜡,蜜蜡其因“色如蜜,光如蜡”而闻名,有“千年琥珀,万年蜜蜡”之说法。

天然琥珀形成大约需要4000万年至6000万年。市面上大部份的琥珀是透明的,颜色种类多,而且富有变化,以黄色最普遍,也有红色、绿色和极为罕见的蓝色。在中国古代,琥珀曾被称作虎魄、育沛、兽魄、顿牟、江珠、遗玉等,谓“虎死精魄入地化为石”,或认为琥珀是老虎流下的眼泪,这些传说蕴含着中国古人对琥珀的揣测和追寻,暗示人们认为琥珀有趋吉避凶、镇宅安神的功能。

琥珀亦是一种非常具有特点的珠宝,在中国是佛教七宝之一,最适合用来供佛灵修。另外,琥珀也是全世界所有宗教都认同的一种珠宝,西方古时候把它拿来当作除魔驱邪的道具。这种普遍的认同度,是其他珠宝所不具备的人文特性。也正因此,琥珀作为珠宝或宗教宝物的历史非常悠久,不比和田玉等时间短,所以其所附着的历史及文化内涵非常深厚。我国古代就有以天然琥珀为材料制作器物、装饰品的习惯。
当前,我国的琥珀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比起其他有色珠宝的价格来,琥珀的市场价格相对要低得多,也就更适合普通大众的消费。而且由于琥珀的质地特殊,分量上比起其他珠宝要轻很多,也更适合人们随身佩戴。再加上其色泽醇和,温润如玉,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喜爱和收藏。
此次展览活动,孩童们可以在科技馆穿梭“时光隧道”,零距离感受琥珀,培养广大民众特别是孩子和各阶段的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对科学知识和传统工艺的向往,对国内外文化的认知;展馆还将通过各展览及各种文化活动,带动琥珀行业的设计水平提升、推动加工技艺的不断提高,同时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拉动琥珀工艺品、琥珀生活用品等琥珀宝石衍生品的发展,让大众生活与琥珀宝石联结更加紧密、与大自然联结更近,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有情致、有品位、有内涵。
▐ 相关资料
世纪琥珀博物馆是我国首家以全球所有产区琥珀为背景的综合性琥珀博物馆,也是目前世界上最现代化的琥珀主题博物馆。世纪琥珀博物馆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松岗松瑞路1号,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于2018年7月28日开馆,以“唤醒琥珀记忆、品鉴神奇瑰宝”为主题,共分为“天赐”、“地孕”、“人文”、“品鉴”、“传承”、“梦绘”等六大部分,围绕琥珀的形成、产地、历史、文化、艺术等元素,打造了一个集体验、互动为一体的全方位的博物馆。